旗帜网络笔记-免费领取《旗帜网络笔记》电子书

上官怀宇逆袭记:这个案例教你找到女朋友,看完就学会!

87

本文摘录自《上官怀宇逆袭记》,并提供完整的电子书、txt下载,在线免费阅读《上官怀宇逆袭记》PDF版。

之前分享的聊天案例获得兄弟们大量的好评,所以我决定,以后尽量都发一篇类似的,教兄弟们聊天技巧的实战记录。

废话不多说,我们直接开始:

★★点击这里免费领取《魔力聊妹精华课》★★

兄弟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,学会如何去引导出女生的窗口,顺势升级关系,再用一个小套路把女生约出来。

整个聊天记录,是完全没有一句废话在里面的,一直被模仿,从未被超越!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,感谢阅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生为栾城人,自小就听到过苏邱这个村名,及至长大,才想到邱字通丘,丘者小土堆也,有坟的意味,后经查证县志,苏邱原名为苏丘,因村中有唐代宰相苏味道墓而得名,在清雍正时期改名为苏邱,栾城酒厂出品的味道府酒就是牵强攀附前朝名人而来。苏味道虽曾经贵为盛唐宰相,也广有文名,但除了历史文化专业人士外,了解他的人并不是很多,但提及他的后人,四川眉县三苏却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,据说苏味道墓前除了主碑,一左一右立有“眉山发跡”、“三苏发祥”两块石碑,正印证此事。而我最善苏轼,以其为文人楷模,生为栾城人,怎么能不到三苏祖墓前拜谒,以表达我的崇敬之情呢?
端午假期之季,终于有幸来到苏味道墓前。苏味道墓园并不大,是个开放式的小墓园,北西两面皆可自由进出,大约有五十米见方的土地,周边俱是民宅,苏邱村民有意识把周边民宅修建成仿古形式,白墙黑瓦,绿树掩映,白墙之上多写画着苏味道与三苏的故事及诗词名篇。墓园北部建有长方形高台,高约三米,宽约三十米,纵深约二十米,平台四角建有井亭,平台中心正是苏味道之墓,直径约十米,青色大方砖修葺直立一米,上部堆有三米多高的封土,以网形空心地砖覆盖,以防雨水冲蚀。墓前立有石牌三座,中为主墓碑,刻有“大唐(同凤阁鸾台平章事,凤阁侍郎)苏味道之墓”,左碑“三苏发祥”,右碑“眉山发跡”。据记载苏味道墓以前封土直径约四十米,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人盗掘,坟头后又被百姓取土使用,几近湮没。一九九九年被县政府整修,才有了今天的墓园,墓园南部周边建有矮墙,白墙中间镶嵌黑色石板,刻有苏氏名篇,一眼望去,料不过近年之做,并无太多新意。
苏味道幼年就有文名,九岁能为文,二十岁即进士及第,苏味道擅诗更擅为文,深得大唐名帅裴行俭的赏识,随裴行俭两征突厥,为书记,勒马成文,一挥而就,文采飞扬。苏味道是唐朝早期诗人,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,苏味道的诗绝大部分已经佚失,但流传下来的一首《正月十五夜》写尽盛唐的浮华,一句“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”足以奠定他唐朝著名诗人的历史地位。武则天时期官居相位,先后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,深得武则天宠信。然而与其文采相比,其为官之道却为人诟病。由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,他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,虽为相数年,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,常对人说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”时人由此称其为“苏模棱”或“模棱手”,成语“模棱两可”亦源出于此。政坛的变幻风云莫测,圆滑如斯仍不免有失,苏味道的晚年在不停的贬官和升迁中度过,曾做过眉州长史,后在升迁益州长史的路上病故。死后举家扶灵回葬栾城,而其二子苏份则独留眉州,也正是苏份的留下,才有了后世眉州三苏的盛事。
我最崇敬的古代文人有四位,战国之屈原、东晋之陶渊明、唐朝之杜甫、宋代之苏轼,除了无出其右的才华和文学成就,更有着让令人叹服的人格魅力,让他们成为中国文人之楷模。屈原之爱国爱民;陶渊明之不同流合污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;杜甫之虽在歧途而心忧众生之仁爱;苏轼之才华横溢,正直坚守,而又能做到随遇而安的豁达,这些优良品质当为后世文人尊崇效仿,身为文人著书立说,流传后世,更应以节操高尚为准。
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不似乃祖苏味道之圆滑处世,均有豪侠之气,不苟同,能坚守,无论形势多么不利,几经贬斥,蹉跎江湖而初心不改。老苏苏洵,少不好学,游侠江湖,二十五岁才开始正式读书,二十七岁参加乡试不中才发现自己的浅薄,从此开始刻苦读书,此后几年屡次应试均不中,待学有所成后专心游学及教育二子读书,虽未再涉及应试,终成一代文豪。1055年,47岁的苏洵带21岁的苏轼、19岁的苏辙进京应试,以自己的文章拜见欧阳修,得到欧阳修的大力赞赏,认为其文可以与刘向、贾谊媲美,并向朝廷推荐,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。稍后的应试中,苏轼、苏辙两兄弟同榜进士及第,父子三人名动京城,此后三人在文学史上的成就,可与曹操、曹丕、曹植父子相比肩。多年后,在苏轼寄与弟弟苏辙的一首词中记录了当时兄弟二人的心态,“当时共客长安,似二陆初来俱少年。有笔头千字,胸中万卷,致君尧舜,此事何难!用舍由时,行藏在我,袖手何妨闲处看?”其文采飞扬,视取功名如探囊取物,少年得志,也有着“我不求人富贵,人须求我文章”的傲然心性。
苏轼多才,其诗、其词、其文、其书法都达到宋代的顶尖水平,特别是他对宋词的贡献。初时词作为一种文学格式尚未入流,以其流传于歌伎之仿,属淫词艳曲、靡靡之音而难登大雅之堂。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,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,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。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、胸怀远大理想、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,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,使词获得了和诗一样的文学地位。
一个诗人哪怕只有一首诗或词能流传千年,就足以奠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,如果能有几首或几十首诗词能被广大人民传诵千年,那他必定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人,一个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文人,一个可以影响整个民族发展的文人。苏轼达到这种水平的诗词何止几十首?一篇《念如娇赤壁怀古》,一句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写尽中国人的情愫,相信哪怕再过一万年也必将为人传诵,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,与中华民族同生同在。
苏轼不畏强权、不随波逐流、坚持己见,为新旧党争势力所不容,乌台诗案几乎被构陷杀头,官越贬越小,任所越来越偏远,直到贬至那时还是未开化之地的海南岛,做相当于科级干部的小官。苏轼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洒脱的心态,不以自己的遭遇而不平、消极、心灰意冷,每到一地都在自己职责范围内认真开展工作,为民造福,开启民智,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,这一品质尤其珍贵,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学习。在《江城子密州出猎》中他如是写到,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。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欲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!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,在贬到惠州做小官时他仍写下了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其豁达洒脱的心态大约如是。
苏味道墓园很小,时间不长就游览完毕,园子西南角种有几颗槐树,树下散乱放置了一些石磨、石碾、碌碡等物,想来是专供人休息的,几位当地老爷子正在乘凉,上前与老爷子们攀谈,闲谈中得知苏邱村中并没有苏姓村民,主要姓氏为崔,他们认为自己是苏味道守墓人的后代。想来这是他们的误解,苏味道虽曾经做过宰相,却也达不到设立专门守墓人的规格。自古栾城就是富庶之地,更处于南北民族交接之处,多有争战,人民或逃或亡,几度荒芜,到了明初之时已经几无人烟,朝庭不得不从山西大量移民,而现在的绝大多数栾城人,包括我的家族在内,就是那个时代从山西迁来。苏邱树民也大约如此,只是有明确地标性的苏墓而保留了以前的村名。
苏轼父子在文章诗词落名时多以“赵郡苏洵”“赵郡苏轼”“栾城苏辙”等方式署名,文友之间也以“栾城苏轼”“栾城苏辙”相称,与苏轼感情深厚的弟弟苏辙栾城情节尤重,他在为苏轼写的墓志中第一句就写到,“苏自栾城,西宅于眉”,而在其老家眉县的三苏祠中也供有苏味道的画像,以明身世。苏辙性格与苏轼相似,而更加稳重,其文采稍逊乃兄,而政论之文更胜,也曾经官至宰相。苏辙对栾城的情感更胜于老苏、大苏,其作品集中就有《栾城集》三册。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三苏是否到栾城拜祭过先祖,但他们对栾城的情感是深厚而真实可信的。虽然我与三苏有着近千年的代差,虽然我的祖先是从山西迁来,但我们对栾城这片土地的感情是相通的,与其他我崇拜伟大的人物相比,更多了一种特别的乡情,即蒙先贤不弃,我又安敢弃之?

 

来源:本文由旗帜网络笔记原创撰写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
抢沙发

昵称*

邮箱*

网址